美元帝国:肆虐五十年(上)美元帝国的诞生以及其他国家维持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美元帝国:肆虐五十年(中)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利与弊,特朗普险招求胜“以外补内”:对内减税、对外贸易战;
本文则从近30多年来美元帝国真正称雄全球的奠基人里根谈起,聊聊人民币的挑战以及特朗普对里根的崇拜模仿,最终看看美元到底会走向何方。
跨过修昔底德陷阱的传奇:里根
说起曾在好莱坞打拼过的美国加州州长,大家一定会想起阿诺·施瓦辛格,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不仅在好莱坞闯荡多年、当过加州州长,还参加过二战、成为美国总统(1981-1989),甚至传言1941年辞演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Casablanca(北非谍影),当然这是以讹传讹,否则就多了一位奥斯卡影帝,少了一位传奇总统。
美元帝国始于约翰逊、尼克松,却是在里根手里真正夯实了根基,以至于诞生了以其名字命名的Reaganomics(里根经济学)。
里根经济学四大支柱:减少政府非国防支出、降低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通俗讲就是:减少政府管制,使富人更富,然后大量花费和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长。潜在问题就是加大了贫富差距。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严重的滞胀危机,美元持续贬值,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度考虑用SDR(特别提款权)替代美元,甚至沙特这个曾经的铁杆也在抛售美国国债,就是在这样的风雨飘渺中,里根上台挽救了危局,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目前看是这样)的“King Dollar”(王者美元,美元指数达到峰值164.72)。
在稳定了美元、压住了国内恶性通胀以后,里根的美元帝国还面临两大挑战:苏联和日本,可以说是五十年里最大的两次终极对决,但里根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济手段化解了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陷阱”来自其语“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实力的增长和因此而起的斯巴达的恐惧”,指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之间面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多以“战争”告终。
对苏联,里根于1983年启用“星球大战计划”概念挑起军备竞赛,同时拉拢沙特在1985年做低石油价格,加上当年著名的“广场协议”使美元大幅贬值,“里根三板斧”摧毁了苏联过度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对日本,其实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叫嚣的日本威胁论比起今天对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的畅销书都在高喊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1979,《The Reckoning》1986,《Trading Places: How We Allowed Japan to Take the Lead》1988。
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85年“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大幅升值,导致了日本“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不过日本太过莽撞轻敌,出出血就挺过去的事儿,没想却弄成了休克。
广场协议里,日、德、法、意、英、加等国货币对美元均大幅升值,日本的失落与其怪罪升值,不如说他们采取了冒失的货币政策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才是罪魁祸首。
日本泡沫经济直到1990年才真正破裂,日本股市的日经指数从近40000点跌落深渊,至今也没有恢复元气。
好比里根在前面挖了个坑,日本自己跳了进去。中国该以此为戒。
美元最大的潜在对手:人民币
现在,轮到了中国。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美国不仅在军事上独领风骚,在经济领域更是炉火纯青,在日本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正在中国上演:“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与外部需求旺盛是密不可分的,贸易顺差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在保证国内物价相对合理的前提下保持出口竞争力,从改革开放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随着经济发展需求变化而变化:
-
1979-1993,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68降至5.8,改革开放初期,高汇率有利于产品和原材料进口,期间实行挂牌价和调剂价的双轨制,黑市盛行(如商场门口的外汇倒爷);
-
1994年1月1日,跳贬至8.7,汇率并轨;
-
1996年开始以8.3盯住美元,尤其在97-98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坚定的维持了人民币汇率,赢得了外资的青睐;
-
2005年、2015年汇改,不再仅仅跟美元,而是引进一篮子货币作为参考,随着贸易顺差日益加大,最高曾达到6.1左右。
人民币的面子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要素(人、资本、资源),从计划走向市场,加入WTO同时也加大了国企改革力度,极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也增加了货币的需求,因此人民币才在巨大贸易顺差下扛住了升值压力,同时由于顺差积累了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挣足了面子,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这个面子是亿万中国人民辛辛苦苦通过出口贸易赚回来的,在美元帝国:肆虐五十年(上)里提到过,多少国家在外汇这条路上步履蹒跚、不进则退,甚至是一击即溃,别说面子,动不动就大幅度贬值的货币谁敢拿在手里?
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具有世界第二经济体量的人民币开始进入角色:挑战老大的角色。当然,只是一种标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除了面子以外还得有里子。
目前SDR货币篮子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1.73%、30.93%、 10.92%、8.33%和8.09%。但不要跟总的外汇储备混淆,SDR就是IMF使用的一种特殊货币,目前约3000亿美元规模,占全球外储(已达11万亿美元)的3%左右
人民币的里子
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其能否成为全球货币的基础,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全球外汇储备比例和国际支付比例。
从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SDR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包括英、法、德等)央行开始吸纳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来自IMF的最新统计(COFER,2017Q4)表明,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排第7(1.23%),前6分别为: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元2.02%,澳元1.80%。
根据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数据,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占比为:
- 2019年2月,1.85%,排名第5
- 2018年2月,1.56%,排名第7
- 2017年2月,1.84%,排名第6
- 2016年2月,1.76%,排名第5
自2015年“811汇改”汇率跳贬(2015年8月国际支付占比2.79%)以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外汇市场日益封闭,货币管制趋严,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十分有限,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呈萎缩趋势。也从侧面说明日元国际化的教训(1990年日元曾达到全球外汇储备9%、国际支付14%),韬光养晦才是最好的策略。
2018年2月 | 全球外汇储备比例 | 国际支付比例 |
人民币 | 1.1% | 1.56% |
美元 | 63.5% | 38.00% |
欧元 | 20.0% | 34.29% |
英镑 | 4.5% | 7.34% |
日元 | 4.5% | 3.29% |
特朗普的“里根模仿秀”
无论你对特朗普是什么样的印象,狂、傲、傻、癫、疯,但千万不要以为他就是跟中国过不去、专门挑起贸易战,特朗普作为美国民选总统,尤其是被“We are the 99%”阶层选出来承载特殊历史使命的总统,因此特朗普政府除了维系全球秩序(安全和贸易),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内政上,代表99%阶层与1%集团(华尔街以及跨国大公司)进行博弈(并非对抗,特朗普还需要1%集团的力量)。
我们就是那99%的人(We are the 99%)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政治口号,这个口号源自于人们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于2011年5月写了一篇名利场文章《在1%中,由1%,为了1%》(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称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了美国收入的40%(这个数字在2018年又有增加)
所以,为了得到99%阶层的更多选票,特朗普采用了竞选口号: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但这并不是特朗普的首创,而是来自1980年竞选总统的里根。作为里根的超级粉丝,2018年2月特朗普还发推祝贺其诞辰107周年(里根2004年去世),甚至里根的当选总统最大年龄记录(69岁)也是被特朗普-这个“里根二号”打破,70岁。
HAPPY BIRTHDAY to our 40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onald Reagan! pic.twitter.com/JtEglBhm4c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8年2月7日
特朗普选择“对标”里根可谓用心良苦,不仅模仿里根的竞选口号,更是希望通过“里根经济学”再造一个“King Dollar”时代。前面提到过,里根经济学(减税、降非国防支出、去监管、降通胀)为美元帝国后3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朗普的政策咋一看的确有里根经济学的模样:减税、去监管、降非国防支出,但在降通胀上却存在相当大的麻烦。
-
减税
特朗普在2017年的最大政绩: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主要减税条款2025年到期,表面上看企业减税1.1万亿美元、个人减税2000亿美元、富人减遗产税1500亿美元,刺激美国GDP平均每年多增加0.29%,其实存在一个权衡:减税带来的好处 vs 赤字增加的负担。
特朗普政府(包括里根)减税并不减支,即增加预算赤字来支撑减少的税收(相当于寅吃卯粮),减税实际效果依赖于产生的经济增量能否覆盖增加的债务成本(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算,法案实施后10年内将增加1.7万亿美元赤字)。
-
去监管
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有确定效果的政策。特朗普上台以来强力推行Cut Red Tape(废除繁文缛节),要求联邦机构每增加一项新的监管法规时必须废除两项旧的(1进2出),其意在放松和简化企业监管,减轻企业负担与合规成本,激发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过度监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隐性税收,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根据George Mason大学Mercatus中心2016年的一份报告表明,长期积累的臃肿法规使美国的经济增长每年平均下降了0.8%。
加拿大和英国也在采取类似的政策。加拿大降低“行政负担成本”的规定于2015年被列入国家法律,英国也在2011、2013、2016年分别提出了“1进1出”、“1进2出”、“1进3出”的规定,帮助政府减少监管和企业相关成本。
目前美国联邦法规(CFR)总页数超过185000页,而1960年为20000页。自1960年代以来,每位总统每年的联邦公文数都持续增加,但在里根上任后发出的联邦公文急剧减少,表明了里根对政府管制的反对态度,联邦公文的数量在里根任内只是小幅度增长,直到里根离任才又开始大量增加。
-
降非国防支出
里根刚上任时坚决执行该项政策,砍掉了近500亿美元(折算到今天是数千亿美元)政府支出,包括教育、医保、失业保险等,唯一增加的是军费开支(对抗苏联)。但是,由于各个利益集团对削减支出的斗争非常激烈,而社保、医保也不可能大幅度降低,里根政府最终没有实现平衡预算(不向未来借债),国债占GDP比率从1981年的31.7%上升到1989年的50.5%(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还算是不错的成绩)。
特朗普呢?在新提交给国会待批的美国2019预算案里,完全拷贝了里根上任时的政策,砍公共福利支出、增国防预算,可以看到美国“军工复合体”(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由军队、军工企业和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的强大影响力。
此外特朗普还提出加大基建投资,未来10年联邦政府总投入2000亿美元,州或地方政府按至少4倍资金(8000亿美元)配套投资基建,这块内容目前争议很大,因为目前联邦与州政府出资基建比例通常为4:1,而在2019预算案里这个比例变成了1:4,在基建领域的明争暗斗一定会异常激烈,也不排除是特朗普故意在国会卖个破绽。
-
降通胀
通胀问题应该是特朗普与里根政府面临的最大不同。1981年里根上任时通胀率高达12.5%,里根通过向美联储施压采取了强硬的货币政策:加息直到基准利率接近20%同时减少发行货币量,很快就控制了局面,1982年通胀率降到了3.8%。
而特朗普政府一瞧数据还凑合,但核心问题在于通胀涨的太慢,现在才勉强开始抬头,远远没达到预期(病根在于经济并没有真正恢复),导致美联储加息也很谨慎,QT(量化紧缩)更是一拖再拖。
里根 | 特朗普 | |
上任时间 | 1981 | 2017 |
GDP增长率 | -0.20% | 2.90% |
通胀率 | 13.50% | 0.40% |
基本利率 | 20% | 0.50% |
政府债务/GDP | 32% | 105% |
说的直白一点:特朗普拿到的牌面比里根差太多!负债过高,通胀上不去,经济发虚(GDP增长主要靠信贷负债驱动),没法通过快速加息、收紧货币等手段收获强势美元,也就没法顺畅的通过美元“潮汐”收割其他国家。
不过,特朗普已经逐渐适应白宫权力的游戏:
- 在财政政策上,2019预算战斗刚刚打响,特朗普识相的拉拢军工复合体给自己助威,并抛出了基建迷魂阵等着跟国会过招;
- 在货币政策上,特朗普已经等到机会提名美联储多个理事空缺,有望“特朗普化”美联储,让货币政策更符合其施政纲领。
综上,特朗普的里根模仿秀到底怎么样,最终还得看疗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拿到一手烂牌的局面下他没办法效仿里根直接甩出“王炸”-King Dollar解决战斗。
美元,何去何从
美元帝国:肆虐五十年(中)里提到美元帝国面临铸币税与双赤字的终极矛盾,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发展火车头能否拉动全球列车。
美国经济现在如何?暂时忘掉GDP和失业率,这两者都在失真的展现经济状况:因为GDP增速越来越慢于信贷增速,依靠债务推动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更何况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
从上面美国信贷市场债务总额(TCMD)可以看出:依靠债务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
自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美国家庭部门被动去杠杆(负债/GDP比例从接近100%降到了80%左右),只能通过增加政府负债(3次QE)来维持经济增长,寄希望于“时间换空间”。
在目前环境下,一旦债务停止增长或者削减,后果不堪设想。可私人部门元气还未恢复,政府债务势必不断增加(同时贸易逆差还在加大),会导致美元呈走弱趋势(前提是世界其他地区不出现动荡,比如欧元区再次爆发债务危机、或者贸易战等等)。
美元指数历史最低点70.698(2008年3月),最高点164.72(1985年2月)
特朗普近期与中国的贸易战其意不在关税收入(只占美国GDP的0.2%),而在加速美元以及就业回流、并重建全球供应链,前面提到过,美国这届政府重点在内政-抓国内经济建设,没钱是玩不转的,债务又逐渐逼近天花板,必须想办法让海外的美元回流美国(往后一段时期,中国一定会加大外汇流出管控),形成美元“潮汐”效应。
所以,为了避免美元的这种收割,中国和俄罗斯从2009年3月就开始呼吁建立新的全球货币,与单个国家脱钩。以曾经的全球货币英镑、美元的历史来看,单一国家货币无论是否金本位都存在内生缺陷,按照目前形势发展迟早会有两种结果:
-
美元被新货币替代,不会是欧元、日元、人民币,而是IMF的SDR或者类似SDR的货币(现在已有呼声在SDR里考虑加入黄金的权重)
-
全球化退潮形成区域化货币,几大货币各自称霸一方,进入新的货币战国时代或者冷战2.0时代
无论是两种结果里的哪一种,都不会是善终,美元取代英镑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而美元被取代如果不是爆发战争也是产生了不可救药的危机。
结语
现在的西方世界用“资本主义”来描述也许不太恰当,从1968年美元脱离金本位开始,全球跟着一齐狂欢,印出了有史以来天量的纸币,创造了依赖疯狂信贷推动的泡沫经济。在号称由政府信用背书的纸币“后资本主义”时代,各国都被绑在脱离了黄金缰绳的美元帝国狂奔。
世界到底会怎么样取决于各国的政策,对抗还是合作、短视还是长远,类似“beggar thy neighbor”以邻为壑、只顾自己不顾他国死活的行为曾经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无比惨烈的二战,21世纪的我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已经找到了治愈“肆虐”的良方?
孔子在《论语》里提到“五十而知天命”,而知命者不立于危墙之下。纵使美元渐临险境,其他货币又岂能安然独坐?
从美元帝国五十年(1968-2018)起,千万小心不做击鼓传花的最后那个人,比赛“谁跑得快”的游戏已经开始。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呢?
分享: